close



科學家擔心,若海平面持續上升,台灣沿海地區將成澤國。

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(NOAA)月前公布的氣候報告書,剛過去的冬天是自1880年有記載以來,地球最熱的冬天。台灣人對此應該更加擔心,因為百年以來,台灣平均溫度的增加值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。科學家預估,到2100年,台灣沿海將被淹沒6-25米,包括台北、高雄、台中等重要城市均可能消失於茫茫大海。

 自從80代末期,全球暖化這個詞彙登上國際舞台後,20年之間,從環保、政商到娛樂界,沸沸揚揚地把氣候暖化炒熱為「道德議題」,儼然發展為信眾最多的「主流新宗教」。集2,000多位頂尖科學家的研究精華,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(IPCC)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諄諄告誡,地球持續升溫,擋也擋不住。到了本世紀末,平均溫度最高可能會比現在還要熱6.4℃。「暖化已經把地球搞得天翻地覆,」對於這個全球最熱的話題,環保運動出身的台灣環保署長張國龍顯得更是心焦,他不諱言,自己比IPCC諸公還要悲觀。

 鑽研氣候長達25年的氣象局氣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鄭明典就點破,在聯合國的報告中,台灣屬於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。百年以來,平均溫度增加了1.3℃,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,也比鄰近的日本、中國大陸高。台北市的夜間平均氣溫,甚至增加將近2℃。

 為什麼台灣「燒」的比較嚴重?「中研院」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歸納,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,台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、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3名,才是關鍵中的關鍵。就以造成地球暖化的「禍首」溫室氣體為例,從1990到2004年,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111%,是全球成長值的4倍速度,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12噸,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。據高雄市環保局統計,高雄市每人每年就「貢獻」34.7噸二氧化碳,是世界平均值的8倍,號稱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。

 台灣不但是氣溫升高、溫室氣體排放量大,劉紹臣還發現,台灣的日照時數在10年內,減少了15%;下毛毛雨、都市起霧的幾率也大幅下降。全球暖化對氣候引起的諸多衝擊正逐漸浮現。

衝擊一:降雨不均,北澇南旱

 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童慶斌觀察,台灣近年氣候變異極大,不是水太多,就是水太少,2001年的納莉颱風,台北市單日降下650毫米豪雨,破了百年紀錄;翌年,石門水庫河床乾涸,遭逢30年來最嚴重乾旱。「這種一年水災、一年旱災的怪現象,可能會變成常態,」童慶斌預測。據「中研院」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長期追蹤分析,台灣北部總雨量增加20%、南部減少10%,北澇南旱趨勢顯著;且南北降雨天數逐年降低,使得雨量集中,強度更強,「這是嚴重的警訊。」

衝擊二:海面上升,台灣變瘦

 IPCC科學家韓森(James Hensen)等人用電腦模擬,到了本世紀末,海平面可能上升6到35公尺。20萬年前還是個古大湖的台北盆地,高度僅海拔4米,當海水上升6米時,水從淡水河直接灌進台北市,不論是億萬豪宅或是價值百億的商業大樓,都將泡在「台北湖」裡。原本每年海平面就要上升0.06厘米的高雄,如果暖化繼續帶動海水上升,最後也滅頂到只剩下一個「壽山島」。那時,四分之一的台灣人,約600萬,將成為聯合國定義中的「環境難民」。

 此外,國際地質學家還擔憂,全球暖化引起的冰河融化、海面上升,會釋放地殼裡被壓抑的能量,引發劇烈地質變化,提高地震、海嘯和火山爆發發生的機率。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就統計,從1993年至2006年,短短12年之間,全球的大地震次數已增加了超過3倍。

衝擊三:生態斷鏈,物種逃難

 因暖化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增高使海水酸化,全球20%的珊瑚礁遭受到嚴重破壞,白化死亡,致使有毒海藻增生,魚類吃下毒藻,人類再吃魚而中毒。據統計,全球每年有五萬人食用珊瑚礁魚類中毒,台灣民眾嗜食的石斑魚,就是其中之一。為了適應未來的暖化,植物社群無言向高緯度地帶遷移,必須「走上」500-600公里。台大植物病蟲害研究所經過兩年持續觀察,赫然發現,原本不會在台灣現蹤的東南亞熱帶蝴蝶,已北上飛到台灣落腳,入侵溫帶蝴蝶地盤。

衝擊四:蚊子北伐,拉響警報

 對溫度最敏感的,不是北極熊,而是蚊子。只要溫度上升一度,蚊子數量就會增加10倍。專攻環境醫學的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蘇慧貞研究,溫度增加會改變疾病的分布,過去只存在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登革熱,當氣溫上升1度,埃及斑蚊就會「北伐」,攻克台中和台北。

衝擊五:暴熱天氣,大幅增加

 以研究氣候變遷著稱的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注意到,去年台大校園的鳳凰樹分別在6月、9月開了兩次花;在攝氏20幾度最活躍的蚊子,冬天活動力還比夏天強。「以後可能變成夏天氣溫高到沒有蚊子,冬天反而要點蚊香,」許晃雄搖頭笑說。

 除了冬天點蚊香,台灣未來的夏天,也會比現在更熱。柳中明預估,未來10年,台北夏季出現35℃熱浪的日子,將從目前的20幾天大幅增加到40天,「這代表我們連衣著、用電習慣都要跟著改變。」

衝擊六:保險難做,經濟受限

 厚達700頁,被英國首相貝理雅視為任內「最重要的報告」——史登報告預告,只要增溫兩攝氏度,全球經濟生產就會減少3%,未來10年全球經濟將為暖化付出7兆美元的代價。保險公司就是暖化的直接「受害者」。過去15年,全球保險公司因極端氣候變化的理賠金額成長了15倍。台灣的氣候災害保險理賠,則從4年前區區2,700萬元(新台幣,下同),增加到前年的12.7億元,3年成長了47倍。

 史登計算,世界每排放1噸二氧化碳,就會造成至少85美元的破壞。對於企業界來說,「碳含量」跟成本一樣,是一個需要斤斤計較的數字。 

■資料來源:台灣《天下》雜誌 369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knugeo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